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軌跡
2014年:評判
1997年:季軍
不經覺已十七年。
港姐的確是女藝人的搖藍。從1991年開始的有:
1991年 郭藹明 蔡少芬
1992年 郭少芸
1993年 陳妙瑛 郭可盈
1994年 譚小環 李綺紅 陳芷菁 張可頤 康華 黃紀瑩
1995年 楊婉儀 張潔蓮
1996年 袁彩雲 李珊珊 宋芝齡 潘芝莉
1997年 劉綽琪
1998年 向海嵐 吳文祈
1999年 郭羨妮 胡杏兒 黃泆潼
2000年 簡慕華
2001年 楊卓娜 朱凱婷 楊思琦
2003年 曹敏莉 吳幸美 李詩韻
2004年 朱慧敏 徐子珊
2005年 葉翠翠 李思雅 袁彌明
2006年 呂慧儀 陳茵薇 周家蔚 徐淑敏
2007年 何傲兒 黃智雯 王君馨
2008年 高海寧 陳倩揚 馬賽
2009年 劉倩婷
2010年 莊思明
2011年 許亦妮
2012年 楊洛雯
一)名次只是入場劵
港姐冠軍多是力棒對象,但成就最高的蔡少芬、佘詩曼、胡杏兒都是季軍。陳妙瑛、郭可盈、張可頤甚至沒有名次,更是異數。
二)參選港姐是女藝人的重要來源
以現在的節目為例:
<<東張西望 >> 陳倩揚 吳幸美 共兩人
<<愛回家>> 郭少芸 楊卓娜 朱慧敏 莊思明 楊洛雯 共五人(原以為集結了兩個港姐冠軍和佘詩曼的<<無名天使3D>>(2004年)己是最多港姐參與的劇集。不查資料,也不知道<<愛回家>>的許多人都是港姐出身。五個人的紀錄恐怕難以打破。)
從郭少芸到楊洛雯,橫跨了足二十年。
三)港姐的活躍度每況愈下
近年每年都只有一個,能登上一線的就更少。藍字所示,都是一段時期內的一線女演員。如今仍活躍的,只有胡杏兒,李詩韻,徐子珊。上一個已是2004年的徐子珊。可惜徐子珊近來演的不是警察就是卧底,完全被定型了。2003年的李詩韻沒有名次,近幾年開始做女主角,角色多元化,演得也不錯。論產量、角色挑戰性、奬項,1999年出身的胡杏兒是最接近佘詩曼的人。
四)限制
港姐參選年齡為18-25歲,取中位數22歲。當選後兩年開始拍戲是慣例,再要磨練演技和儲觀眾緣,一般需要五年。則略有小成之日已近三十歲。大台的一線男演員很多已年近五十仍在做男主角,而且好似越老越年青。女藝人的角色卻受年齡限制。記憶所及, 年過四十仍能當女主角的,只有一個鄧萃雯。
廿一年的港姐名單中,多少人已退下來:半紅不黑慢慢淡出 / 婚後減產,以家庭兒女為重。曾攀上高峯的,終也有滑落的一日。佘詩曼的電視劇產量高峯,截至2006年。那些年,她每年拍三四齣劇,每隔兩三個月就會看到她的演出。每年都提名女主角奬,也是到了06年才得到。以後,她每年只有一兩齣劇。她的最高峯卻是在2009年。那一年同黃子華拍檔的<<絕代雙驕>>叫好叫座,將可惡的港女演得可愛。台慶劇<<宮心計>>更是聲勢浩大。林淼淼和劉三好兩個角色都入圍女喜和女主角最後階段,要繼06年再連奪兩奬不是夢,只拿一個也很合理,沒想到卻是空手而回。翌年2010年,她只出了一齣<<公主嫁到>>,近半演員同<<宮心計>>,卻是截然不同的喜劇。新加入女一陳法拉和鍾嘉欣,演員陣容強大到拆開來可演三齣劇。那一年,鬥的仍是演柴九的枭雄。這次終於贏回女喜和最佳劇集。接着她自我挑戰的花家姐難看到不行。翌年的<<4 In Love>>亦在水準之下。每個佘迷,都該忘記這兩齣劇。
忘不了的是<<天與地>>。年少無知唱到街知巷聞,唱到可以在音樂頒奬禮獲奬。電視劇主題曲成為金曲,上一次可能在八十年代。網上討論程度爆燈,劇中金句廣傳,評價同收視卻成反比。對白深刻,畫面很有電影感。故事題材充滿戲劇張力,角色之間的矛盾令各人都有發揮。葉梓恩是一個人在對立面,三個男主角都要同她對戲,整個劇情也是繞着她運行,戲份相當重,主宰了整齣劇的成敗。這個份量的女主角,或許只有佘詩曼才做得到,而她也的確做到了。可惜因佘林兩人離巢,此劇雪了兩年,更是台慶後馬上播,好使劇集撥到翌年才競逐,沒法爭奬。結果呢?那一年是全民投票,<<天與地>>硬是拿到了最佳劇集。惜劇中表演屬另一層次的佘沒得到角色奬。
四年內得到兩次最佳劇集,一次女喜後,佘離開了大台。久候兩年,終於再有她的劇。這一年,佘詩曼已年近四十。能夠看到她演出的機會,恐怕是越來越少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